查看原文
其他

随感|关于习惯养成中的谎言

陈鸥辉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3-15
本周四与小娃幼儿园老师发生了一点不太愉快的冲突,原因是因为小娃比较活泼好动,比一般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比如:有天晚上睡觉前,他突然跟我说:“我觉得活着不幸福。”估计跟我睡前训斥了他有关,于是跟他说:“今天老师表扬你了,你觉得幸福吗?”“有点幸福,我要十个幸福才幸福。”于是我继续一一罗列让他觉得幸福的事例,直到十个,他又来一句:“我还想要更多的幸福。”……他就是这样一个敏感而情感丰富的小男生,所以注定了需要大人更多的关注与耐性来跟他平等地沟通。 
从入园起我就一直期望找一个有耐心的老师,班额少的幼儿园,去年非常有幸找到了这样一个班级,班额一直不到二十人,总的来说一年下来,娃儿还是挺满意的。但是从今年起该园改为普惠幼儿园后,一个班近四十个小朋友后,娃儿就一直要求转幼儿园,一开始给我的理由是因为没有好朋友不快乐,后来说老师只喜欢新来的小朋友不喜欢他们了,接下来又是因为要坐下来上好多课……我征求了老公的意见,他不同意,所以没有再勉强……我本来是非常不喜欢普惠幼儿园的这种教育理念,四十几个人一个班,相当于将幼儿园小学化了,之前听说市干45个小朋友一个班,所以想都没有想过要送那里去。但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他喜欢幼儿园老师、小朋友有一半熟悉的、费用较少等说服了小娃留在普惠幼儿园。
周四从小娃幼儿园老师不停地给我发小娃不遵守纪律的照片,到她给我打电话,我感受到了老师的耐性在降低。我非常能够理解老师们面对近四十个孩子非常累而耐心不得不降低的客观现实,同时又有对国家因为教育资源不够搞出这种降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行为的无奈,我太清楚我家小娃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点:他敏感、好胜以及非常在意大人们的评价,注定了他的情绪应急比其他小朋友会更敏锐而激烈。作为教育工作者与过来人非常明白的一点是:我们国家现行的这种教育体制是建立在不断扼杀孩子们的个性需求而追求统一规划的国家人才培养,主要是由于国家资源本身有限,导致社会氛围在不断扩大这种竞争压力从而增强了家长们的焦虑。比如“一个孩子幼儿园无法安心坐下来听三十分钟左右的课程”为什么就表示他小学就一定无法坐下来上课呢?所谓习惯要提前养成纯粹是忽悠这个世界的最大谎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想培养你晨起跑步的习惯,你的父亲逼你每天六点起床跑上二十一天,请问你真的能养成晨跑的习惯吗?实际上,习惯的养成最不能缺的一个核心是它来自于你内心的觉悟与动力,如果你有了这个主动意愿与行动力起的第一天,它就注定了你能养成这个习惯。当你赋予它的意义消失的那一刻起,这个习惯也就丢失了。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来看,在他能够坐下来的年纪再坐下来习得这种能力并不迟。我跟老师们说,我给娃报了几门课外课程,他能在课堂上学完一个半小时都没有问题。她们说那是因为人少,老师管得到,还有一个是因为他有兴趣。是的,就是兴趣,我送娃到幼儿园不是要让他在幼儿园按小学课制坐下来习得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希望他能通过幼儿园生活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保持天然的好奇心不丧失。枯燥的学习就算是成年人都无法专心致志,何况小孩呢,我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什么,除了改变我自己。这件事情我当然怪不到老师们的头上去,就算我是当事人,面对四十来个小朋友我也希望一个个遵守规矩,安安静静地听课,否则一天下来必然精疲力竭。这不是老师们的错,但也不是小孩子的错,当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还在田野里撒着脚丫跑,自由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等到我们上学,我们也慢慢适应了这个社会的各种行为规则。
最后,想扩展说几句:从满分夺得国际数奥金牌的柳智宇最后出家为僧的案例中,希望不要将成年人的懒惰变成为对未来人的伤害,目前国内青少年抑郁症与自杀率有多严重希望能够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推荐阅读:
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3个00后拍的短片火了: 青少年抑郁, 真的不是“戏多”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这种父母
努力,是一种态度,不代表结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